讀後─《把成功變成習慣》簡摘建立習慣的重要性



我通常不太會看關於成功或是心靈雞湯什麼的勵志書籍,會接觸這本是因為這是必修課堂上的指定讀物。(謝謝老師,這本真是好書)
雖然有不少是已經知道的概念,比如列清單、優先順序等GTD會有的思考,但是運用「設計思考」的角度來重新闡述過一遍,又是個很新鮮的角度。
以下說是心得,不如說是我的閱讀筆記,有書中的句子摘錄以及我的思考。

對於變化,我們要的不是觀察,而是接觸。


前言反覆闡述「不要考慮,動手做」的核心思想,說明行動建立習慣的重要性。
不要考慮、動手做,讓我想到罗辑思维 199 有效行动的逻辑,也是針對這一概念去做說明,非常好的演講推薦給你。接著序言簡單帶過設計思考的四個步驟:同理心 → 界定問題 → 發想 → 實作→測試並收集反饋意見,給讀者初始的設計思考概念。
這四步驟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,可能某個步驟轉換不順暢必須回去前一步,或反覆的來回測試某個步驟,這都是「設計思考過程的必然實現」。
其中還特別提點出最重要的概念─失敗並不可恥而是個珍貴的經驗,直到最後解決問題前,失敗再多次都沒關係。
鼓勵讀者擁抱失敗,並汲取經驗,可惜的是,台灣教育多不允許失敗,害怕失敗已經深刻的在我們的心中,要重新放開接受失敗對台灣人來說真的不容易。


1. 拋棄舊思維,一切與你想的不一樣。


開頭挺有趣的,第一句就向讀者宣告「你的人生沒有意義」,惡童這本書一開始也是這樣宣告的。
這章的主要思想─對東西的一切意義都是由你賦予,意義、看法都是主觀的。
文章中有一些對意義,改變觀點的練習與案例。
拋棄舊思維的部分,也包含了拋棄對成功的舊思維,簡明的談談作者認為的成功,什麼是成功?作者對讀者提到,他認為「擁有美好的人生,完成生命的課題」就是成功。
但是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,不妨思考一下對自己而言什麼是成功?

2.理由都是狗屁,學會為自己負責


我們往往會為了某件事找理由,因為我們不把那件事當成第一優先的要務去做且失敗的話。
一切的理由,都是可以不讓自己負全責的藉口,敷衍得了別人,騙不了自己的。
如果列為第一要務,那麼就算是別人干擾你,也會盡全力下去做。
能夠完成一件要務的兩大重點就是:意願、注意力
當頭棒喝的一章,要人多做別解釋那麼多,意願與注意力大家都清楚,但總是會有一個要素渙散的時候。
天阿我又在找理由了。

3.二十二個小技巧,打開你的創意腦


轉換思考及改變觀點,解決方法可能不只有一個。
列了22種方法幫助讀者進行思考,包含著名的清單法、腦力激盪法等等。
還附了圖文並茂的折頁圖簡單總結22種思考方法。
章節中提到的幾個例子,都是《創意自信帶來力量》中有提過的IDEO著名案例。
對於不太懂設計方法的人,這會是項很好的設計方法入門。

4.懂得求助,全世界都是你的貴人


篇幅相當簡短的一章,但仍依舊重要、受用。
能夠憑一己之力達成人生目標的人少之又少,現在的社會模式勢必少不了合作,懂得適時的求助於人也是很重要的。
永田卡比的漫畫《一人交換日誌》中有這麼一段敘述(第四話),自立的人是指能依靠的人很多,但對每個人的依賴度都很低。
也就是友多,但是求助於人時又不置於到煩擾到人的情況吧。交友時應保持主動,需要幫助時要主動開口,不要想讓別人猜你要不要幫助。


5.動手做,就算失敗也是一個禮物


做中學的概念,也是我目前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。
重點是不要害怕失敗,失敗也是一種經驗與成長。
「準備」永遠都準備不完,與其永遠的準備,不如實際去面對,困難來了見招拆招就是了。
養成動手做的習慣,現在就做的時機,不比其他任何時機差。
非常短,卻是收穫最多的章節,值得反覆翻閱。

6.語言文字有魔力,懂得溝通很重要


開頭有幾個調整語言、口氣的小練習,對於害羞的台灣人來說,要對著書跟空無一人的房間,進行練習真的難。章節裡對「提問」這件事有些有趣的看法,有的人提問只是要凸顯自己很特別,但是並沒有對狀況進行改變。提問最好的,就是能夠讓問題引起全場的變化造成互動,讓其他人也能夠潛心的思考,就是一個有成果的問題。
如果資訊擺在眼前,就拜託不要問問題去擾民了吧,我想這點服務業就非常有感覺,常常標了清楚的價格還是會被問這個多少錢之類的。:D
後面列了溝通成功的要點,其中有一個挺不錯的方法,「用自己的話重覆對方剛剛說的內容」,也算是自我學習的概念的運用,確認自己理解對方的話語沒。


7.培養群體習慣,這些方法你用的著


團隊合作的時代中,需要與非常多不同的人打交道,而且會有很多是來自不同領域的人。
尊重每個人的差異,以及接受自己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正解。
其實最重要的,是團隊的每個人都要有完成任務的意願。
一旦成員投入的程度參差不齊,而各有各的目標,事情就會變遭。
最近參予了一些以往沒有參予過的團隊,深感每個人都朝同一個目標前進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啊。對團隊冷淡的成員,久了就很容易澆熄其餘成員的熱情呢。

8.設定自我形象,做個更棒的人


每一個章節的開頭,都會是一段小小的格言、引言,十分有趣的是,這段的引言是這樣的:
永遠有把握,卻十常犯錯。─ 無名氏
這章節要討論的是「更棒的人」,但是更棒的人不是要不會犯錯,而是要十常犯錯,很有意思吧。
成就與自我形象有很大的關係,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與你會獲得怎麼樣的成就有關。
而每個人多多少少,都會有個自己的典範角色(Role model),這角色會成為你的具體目標。

中間不斷的再探討,引發讀者思考「我是誰?」這個問題,這實在很難回答也沒有正確答案,只能不斷的探討跟追尋。

章節末呼籲大家要把握時間,沒有人知道隔天會發生什麼事。
人生的終點,今天比昨天接近,明天又比今天更接近,現在就開始做。


9.人生是一連串的冒險,把格局放大一點


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我現在越來越能體會這點。
但是又沒有人是「完全準備好的」,世界上沒有萬全的準備這回事。
有的就是覺察機會的來臨,有準備的人自然會留意到什麼是機會。
人生是一連串的偶然,很多人其實不知道「長大以後」要幹什麼,所以最棒的方法,就是享受你的人生旅程。
包含失敗在內,那也是人生的一個風景。

10.把成功變成一種習慣


人生是一連串解決問題的組合。
從小時候的考試、升學、比賽,到現在的求職,都是一連串的解決問題。
所以對於解決問題,每個人都是行家,卻對於自己有這種本領而不自知。
持續不斷的動手做,遇到問題,解決,重複不斷的如此,直接做後,反覆測試、反覆修改。
不要想怎麼把事情做好,這會讓你不斷的想卻始終沒有動手。
呼應第二章,再多的推延也只是藉口罷了,只要真心想做,那就專心去做吧。

後面重複提點第二章節提過的兩項重要觀念: 意願與注意力。
意願即動機,開啟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想法。
注意力則影響你對這件事情有多大的付出。
時間管理術中,有一個原則是「減少干擾」,目的是將注意力在工作期間內最大化,所以掌控注意力是一門重要的學問。





我現在怠惰時,無聊時就會拿起來翻翻,看著自己劃過的句子,提醒自己動手做,
其實網路上、書本中的成功術有很多,翻來翻去都是一個核心─「做」,
怎麼做是其次,重點是真的有去做。
書本每個章節看似獨立卻又環環相扣,值得重複翻閱打醒自己。


留言

張貼留言